搜尋
Close this search box.

強大執行力怎麼來的?台積電建一個晶圓廠,只要同業「一半時間」!

執行力是一種振動,態度也是一種振動,它們會產生共振,並相互影響

作者 / 彭建文

舉一個最近的新聞為例:台積電赴美設廠。自從台積電評估可能在美國設廠,公司內部組成團隊就動了起來,像是:

要在哪裡設廠?成本效益如何計算?要邀請哪些供應鏈夥伴一起前往美國開拓市場?還要在美國晶圓廠旁另闢一個園區用地,讓供應鏈夥伴進駐。

這些台廠,除了供應台積電,也要能藉這機會開拓美國市場。因此,這些供應商夥伴也要一起去美國考察。這些事情聽起來簡單,其實私下運作要花很多時間去溝通。

工廠還沒有開始建,台積電已經開始積極建立美國新廠人力:當地需要數百名生力軍駐地工作。為此,需要舉辦內部徵才說明會,設定赴美工作配套福利(如本薪加倍、保險、住宿等),也要協助同仁申請綠卡。

這些動作,在在突顯公司內部強大的團隊執行力,而這高效率的執行力,背後考驗的就是整個團隊的運作與效率。

我在台積電任職的過程中,總覺得這家公司能有如此強大的執行力,背後肯定有諸多因素。就我個人所看到、學習到的,歸納為以下3點:

一、團隊成員同頻,共振效應驚人

我曾看過一個影片,實驗者隨意撥動會發聲的鐘擺。實驗剛開始時,所有鐘擺擺動雜亂無序,但漸漸地,有些鐘擺慢了下來,有些則開始加速。

它們的擺動頻率正在變化,進而趨同。當影片時間軌抵達1分04秒,這個臨界時間點:所有聲音變得越來越整齊。

而到1分35秒時,最後一個方向相反的鐘擺,也開始加速擺動速度,與其他鐘擺趨同。最後,所有鐘擺的擺動和聲音都整齊劃一了,這就是「共振」。當團隊產生「共振」,效應就非常驚人。

我們的想法是一種振動,執行力是一種振動,態度也是一種振動,它們會產生共振,並相互影響。當一群人同時擁有同樣想法,群體的想法將能帶動更多人,所產生的強大共振,就會帶動組織裡面的每一個人。

台積電內部組織就有強大的「共振效應」,公司裡每一個人做事的頻率都相同,非常積極主動,不斷標竿學習。

在這樣的氛圍下,如果你的做事方式、態度、頻率都跟組織格格不入,可能就會很辛苦,甚至會被組織的能量給震倒。

二、組織內部,以任務為最高原則 

很多公司或多或少都有派系的影子。比如說:甲先生是林副總他們那一派的,乙先生是郭副總這一派的,而公司現在是林副總主導,且他未來有可能會升上總經理,所以很多人可能會來討好他,希望林副總升遷時不忘帶上自己。

而當你跟錯人的時候,在組織裡升遷的機會就會很渺茫。不同的小圈圈,不管是工作上、私底下,可能也會一起吃吃喝喝聚聚,培養感情。

在企業組織中,這類型派系對於解決問題或是執行過程,都會產生很大的問題跟阻礙,因為派系成員往往會以個人因素去做決策,而不是以公司利益為標準。在討論事情時,常也不是「對事」,而是「對人」。

而在台積電,至少就我個人的觀察,真的比較沒有派系,比較沒有小圈圈,大家都以目標任務為最高指導原則,都在想如何解決問題、如何服務客戶、如何讓營運效率更好。

這種「對事不對人」的文化,讓大家在遇到問題時,都能夠提出自己的看法,整合大家的意見。這樣的組織,就像是一個非常圓的球,滾動起來就相當快。

三、團隊運作,水平與垂直互相進行 

好幾年前,我在台積電接到一個非常大型的專案任務。起初我們先思考,這個專案與哪些部門有關,由此先做水平展開;記得那時候來了8個部門的主管,而這8個部門的主管都有決策權,而每一位部門的主管回到自己部門去之後,他又成立一個團隊來運作執行自己部門所承接的任務,確保每一次開會的項目,都能如質如期完成。

所以一個大專案看起來只有一個,其實是有8個小專案所構成的專案。大專案的負責人,我們稱為Business Owner,8個部門的主管,我們就稱為Process Owner。

透過Business Owner與Process Owner水平展開與垂直整合,多多溝通、盡少抱怨,讓整個專案的執行力,運作起來更有效率。

組織的另外一個強項就是,每一個專案執行完之後,這些專案知識都會被儲存起來,組織也發揮了優異的知識管理能力,一旦重複的事情發生,組織就會馬上透過知識管理的能力,快速執行展現高績效團隊的執行力。

你知道建立一個12吋的晶圓廠,要花多少時間嗎?一般來說可能需要2~3年,但是台積電建立一個12吋晶圓工廠,從動土到機器設備,到可以進廠房,只要14個月的時間,這如果沒有高效率執行力,很難達到。

台積電為了要成為世界一流的公司,每天都在不斷成長,因此在公司裡人人都有很強的危機意識。因為當公司成長,而你沒成長,你的存在就會成為公司的麻煩者。

如果你平常工作有會負責帶領團隊運作,建議在挑選團隊成員時,可以找做事頻率一樣的同仁,在團隊盡量營造「對事不對人」的文化,在專案的運作過程中,把團隊裡面的角色定位清楚,多溝通、少抱怨。

如果過程有很多成功團隊運作的案例,千萬記住,當把它當作知識管理留存下來,因為很多問題可能會重複發生。展現團隊的執行力,團隊就會像一顆球一樣,會越滾越快,越滾越有效率。

本篇文章作者

彭建文

專欄作家、暢銷書作者及品碩創新執行長,前台積電營運效率部門主管。帶領認同台積電DNA的講師群,以「國際PJ法™」陪伴企業組織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