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彭建文
- 在台積電工作時,有一些會議管理守則非常值得學習。而那些快速升遷的人,都懂得利用這些守則,獲得主管與同儕的掌聲。
前不久,聽到很多朋友告訴我,居家辦公開的會議,比在辦公室上班時多很多。不知道大家如何看待「開會」這2個字?
有一家快速成長的企業,發現公司內部開會的頻率過高後,認為公司開會太沒效率,希望我針對「會議管理」議題授課,也希望我分享一些當年在台積電的經驗。
在台積電上班時,我確實看過一些會議管理守則,這些守則慢慢會變成公司開會文化。
我也發現,容易升遷的人,都懂得避開一些禁忌,久而久之,主管就會對這些人產生好印象。
1.老闆進會議室了,會議卻不能開始
假設下午2點開會,主管大概1點58分會進來,如果他進來時,電腦還沒弄好、連線軟體還沒弄好,或者有成員還沒到,這時主管臉色就不一樣了。
因為主管時間非常寶貴,所謂2點開會,就是2點開始,會議所有東西都要準備好,等主管一進來,馬上要開始會議。
所以,2點的會議,會議主持人大概1點45分就會進入會議室準備,當天會用到的所有報告資料都預先打開。
而開會常遲到的同仁,一定會在主管心中留下不好的印象。
2.沒有會議議程,不清楚開會目的
會議開始前,所有與會者都要清楚今天開會的目的。
會議主持人需要在會議之前,向所有與會者報告:這2個小時的會議,會討論什麼?有幾個主題?每個主題大概需要多久時間?
如果會議連議程都沒有,或者實際進行時間沒有照議程控制,整個會議的效率就會大打折扣。
3.相關決策者沒有參與會議
曾經有一次,我在專案會議上報告市場資訊,報告最後,我下了一個結論,並說道
- 我:「希望處長可以接受這個結論。」
結果處長馬上問,
- 處長:「這個結論有跟你的主管討論過嗎?你的主管今天有來嗎?他接受這個結論嗎?」
會議上需要做很多決定,如果決策者都沒有在會議上,老闆會非常生氣,甚至馬上宣布終止會議。
有時也會直接請同仁打電話,把相關決策者叫進會議室。
當會議出現這種狀況,很顯然,就是會議控制得不當,相關人士可能會因此被列入老闆的黑名單,連翻身都難。
有時也會發生這樣的情況:與會同仁根本不清楚這次會議上會有哪些決策者參加,會議紀錄可能也沒寄給這些人。
這都是會議主持人的責任,舉凡會議目的、與會者名單、相關決策者,會議之前要全部了解,在會議正式開始前做好相關準備。
4.沒有充分準備會議資料,有講等於沒講
一般來說,有要討論的議題,必須事前準備資料,就算是不熟悉的議題,也要盡力籌備,充分整理、研究資料。
以「在這場會議上結束討論」為目標,否則,討論會不斷往後延,積壓議程,往後的會議會有越來越多懸而未決的事項。導致開會頻率變高、效率下降。
舉一個例子,假設要做競爭者分析,當前市場上有5家競爭者,而你準備的資料只有2家競爭者,這樣的資料量,就很難讓大家在會議上做出決策。
這時,你很可能就需要再去找另外3家的資料,在下一次會議上報告,無法一次到位。
另外,即使資料準備充分,太專業的字眼會對溝通理解造成阻礙,你必須將這些資料轉換成簡單的語言,報告給與會成員聽。
同時減少文字呈現,多用圖表,會讓會議進行得更加順利。
5.與會者都在做自己的事,會議上不提問
相信大家都有過這種經驗:突然被通知要參加某某會議,卻不知道自己為何要進去。於是進入會議後,默默打開自己的電腦,做自己的事,也不會針對會議內容發問。
在會議中,與會者一定要注意:盡量不要做自己的事,要專心聽。與會者的專心態度、對議程內容進行的提問,都是能讓部門主管對你留下好印象的要點。
大家在工作上都非常忙碌,要讓主管時時刻刻留下好印象,最重要的是把握每天接觸的機會,而開會就是一個很好的機會點。
不管你是與會同仁,還是會議主持人,轉變你的開會思維,利用會議好好展現好,避開開會禁忌,你的升遷之路一定不會寂寞。
* 本篇文章發表於《商業周刊》彭建文專欄:台積電10年主管:升遷速度快的人⋯開會時,不會做這5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