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Close this search box.

持續改善文化「持續」最困難?3個思維,中小企業也能學習台積電

四位專業人士在辦公室夜晚開會討論文件。

作者 / 彭建文

前陣子,我受邀至中南部的一家企業進行「如何建立企業的持續改善文化」的分享,董事長和總經理親自出席,顯示了對此次演講的高度重視。演講結束後,有幾位主管來詢問我一些問題。

其中一位主管問道:

「我們公司以前也試過實施持續改善計劃,但通常只有一兩個部門會參與。隨著時間推移,大家忙於日常工作,這些計劃最終就無疾而終了。」

他繼續問:「持續這一過程是最大的挑戰。有沒有企業能真正做到持續改善,並且不斷進步呢?彭老師,您能分享一下他們成功的秘訣嗎?」

這讓我感同身受。為什麼這樣說呢?在我們顧問公司協助企業時,這樣的情況並不少見,這也解釋了真正卓越企業案例的稀少。

我認為中斷持續改善文化的主要原因有三: 

落實持續改善5個技巧

回想當年我在台積電負責的持續改善活動,實在有許多值得分享的經驗。

台積電的工作總是很忙碌,日程安排緊湊,但即便業務不斷增加,台積電仍每年增加持續改善的專案。台積電能在忙碌中不斷推動持續改善活動的秘訣,包括以下五個核心技巧:

1.高階主管的支持與堅持

高階主管的支持是推動持續改善文化中最關鍵的因素。這種文化需要同時關注無形和有形的效益,因為無形的改進最終將轉化為實際的成果。

主管必須注重人才培養,鼓勵創新和持續進步。重要的是,持續改善不應只是視為一項專案,而是要作為一種需要長期經營的企業文化來培養。

2.專人專職或成立推行小組和委員會(CIT)

專人專職的工作職責包括確保進度更新暢通無阻、為持續改進小組(Continual Improvement Team)的成員提供必要資源、籌劃發表會以及追蹤小組內部的會議情況。

持續改進委員會(CIT委員會)的主要任務是設定持續改善的目標和建立相關制度。所有與持續改善文化有關的事務都會在委員會中進行討論和決策。

3.落實在日常管理中

公司實施的持續改善文化專案採取了系統性的解決方案。因此,在日常工作遇到問題時,運用這些方法不僅能解決問題,也能讓員工親身體驗其成效。

這種做法能夠逐步擴展至公司的各個層級,將孤立的改進點串連成線,最終形成一個完整的面。

4.綁定績效制度

將持續改善文化的活動納入公司的績效評估體系。

舉例來說,每個部門將被要求執行至少兩個持續改善的專案,以參與公司範圍內的競賽;或者,公司設定的年度目標可能是完成一定數量的持續改善專案,例如「完成30件持續改善專案」。

此外,晉升制度也與持續改善培訓緊密結合,如工程師晉升為管理職位前需完成特定時數的相關課程。

5.找對顧問公司

許多企業僅憑閱讀書籍就試圖實施持續改善文化,但這樣的嘗試常以失敗告終。因此,選擇合適的顧問公司來輔導實施這一文化是十分必要的。

在我們輔導企業的過程中,通常會制定一個中長期的專案計劃,為企業建立三個層次的改善架構:

3個思維觀念完成變革

除了先前提及的五大核心技巧,成功推動持續改善文化還需要配合三個重要的思維觀念。

1.改善的不間斷步伐

推進持續改善文化的步伐可以緩慢,但必須持續。各公司都會面對特定的產業與資源限制,因此實施的策略也會有所不同。然而,不應該讓經濟波動中斷這一進程。在業務繁忙時期,持續改善可以逐步進行;在業務較少時,則有機會加大改善力度。

2.將營運目標融入改善專案

將營運目標與持續改善項目相結合。員工可能認為這會增加工作負擔,但不一定如此。例如,如果公司當前的目標是提高產能,那麼尋求提升產能的方法就自然成了一個持續改善的項目。

3.從實踐到標準化的過程

專案完成後,應將成果轉化為標準操作程序(SOP)。即便在忙碌時無法完全按照既定方法行事,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調整,將實踐經驗轉化為公司的標準化流程,從而在實踐中掌握方法論的精髓。

特別提醒,在塑造公司核心競爭力時,持續改善文化絕不可被忽視。將其視作僅是一項活動,可能導致在遭遇困難時迅速放棄;但若視之為改進企業文化的一部分,則會努力將其深植於員工的日常工作之中,培養追求持續進步的企業精神。

最後,引用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的話:「企業要想成功,就像跑馬拉松一樣,需要長期的努力。」

本篇文章作者

彭建文

專欄作家、暢銷書作者及品碩創新執行長,前台積電營運效率部門主管。帶領認同台積電DNA的講師群,以「國際PJ法™」陪伴企業組織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