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秉之老師作為中衛發展中心,推動「持續改善活動」的負責人,究竟有什麼特別之處、能帶來什麼思路供職場人參考?
持續改善活動(Continuous Improvement Activities)為企業內部重要的活動,員工經由團隊協力合作,將工作現場所遇到的問題透過邏輯性、系統性的方法,持續不斷的進行改善以解決問題。
*選擇下方連結收聽節目
Podcast連結
本集章節
列表
節目摘要
本集 Podcast 精彩節目,邀請財團法人中衛發展中心「持續改善活動負責人」盧秉之。這是彭建文老師的老朋友,十多年前在台積電參與「持續改善活動競賽(CIT)」時認識了盧秉之老師。
這一集來聊聊什麼是「持續改善活動」,從企業與個人的角度進行探討,提供企業組織與職場工作者參考。這是乾貨滿滿的一集,不要錯過真正能提升企業文化的好方法!
這場精彩對談即將開始,讓我們一起周末輕聽吧!
重點導讀
01:08 ✨ 數學老師轉戰企業培訓
盧秉之一開始是國中擔任數學老師,之後因覺得教師生涯不穩定而轉戰「中衛發展中心」企業輔導部門。
專業為企業教育訓練與諮詢輔導業務,並負責台灣持續改善競賽活動。
05:48 ✨ 彭建文與盧秉之的緣分
彭建文老師過去曾負責台積電內部 CIT(持續改善活動),在部門主管的介紹下,才知道中衛發展中心所舉辦的競賽活動,也因此認識了盧秉之老師。
07:19 ✨ 台積電的持續改善活動
台灣持續改善競賽已邁入第 35 年,前身為「全國團結圈」競賽,主要受到日本 QCC 品管圈影響,台灣在 1988 年開啟了全國團結圈競賽活動。
台積電在 2000 年開始就在台灣持續改善活動競賽擁有得獎紀錄,至今已拿到 47 個金塔獎!
每年約有 200 個案子進行角逐,因此台積電的成績相當優秀,每位參加者也都非常努力準備競賽。
13:47 ✨ 企業推行持續改善競賽的好處
盧秉之老師提到,曾經有位企業老闆表示每年編列 100 多萬預算,促使「員工的自發性與團隊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帶來超出預算許多的成效!
讓持續改善活動變成是一種文化,更能夠找出關鍵人才。
19:45 ✨ 中小企業也能做持續改善活動
盧秉之老師認為,持續改善活動在大企業與中小企業的差別不大,最主要的學習仍在「個人」本身。
中小企業的員工若能接觸到持續改善活動,除了能夠提升能力外,更能夠傳承公司的經驗與知識 (Knowhow)。
22:19 ✨ 持續改善活動案例分享
每年,企業內部可以將「改善成功案例」放上台灣持續改善競賽平台,並透過外部專家評審進行評核。
不論是方法論或是醫療體系、餐飲業等等,皆可以參與持續改善活動,盧秉之老師更分享了他印象深刻的案例。
28:42 ✨ 推動持續改善活動理念
在現在,有愈來愈多的企業重視 ESG (環境、社會及公司治理),在台灣持續改善競賽中也新增了 ESG 的類別。
盧秉之老師表示,「欣興電子」與「台北看守所」的木棧板合作案例。
盧秉之老師認為,持續改善活動的「參與、學習」可以改變一個人的思考邏輯,養成有系統性地去看待一個問題的習慣,像是用 PDCA 的方法進行呈現與歸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