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Close this search box.
品牌logo-品碩創新

想在職進修?清大博士候選人5點考量,助你平衡工作、生活與學業

攻讀博士學位的三年中,經過努力取得了博士候選人的資格。然而,由於企業培訓的課程越來越多,我決定先休學,專注推動事業,這段休學時間長達兩年。

作者 / 彭建文

近日,我遇到了兩位朋友,David 表示他考慮報讀在職專班,想聽聽我的意見;另一位朋友 Peter 已經畢業多年,正在思考是否攻讀博士學位,也向我尋求建議。這兩位都已有一段工作經驗,猶豫是否回到學校進修,以獲得更高的學歷。

當然,每個人的考慮因素各不相同,那麼,回學校進修應該考慮哪些要點呢?工作和生活如何取得平衡?我將分享我的故事,或許可以找到一些答案。

決定在職進修的五個考量點

當年我離開台積電,從事企業培訓顧問講師。一開始沒有名氣,所以幫企業上課的時數也不多,當時就在考慮是否報名國立大學博士班。不僅可以精進自己的專業,增加自己的自信心,又能提升自己的頭銜、突顯自己的價值,還能擴展人脈。

但當時已經結婚、也有孩子要養,我也擔心唸了博士班,該如何在工作與生活間維持平衡。於是我整理了5個考量重點。

1.回學校拿文憑的目的是什麼?

在考慮回學校進修之前,要問問自己,你希望獲得學位是為了加薪、尋找更好的工作或有升遷機會?還是純粹出於對某個領域的興趣?清楚明確地了解自己的目的比任何事情都重要,切忌盲從他人。

不要只因為身邊的朋友正在攻讀碩士專班,而輕率地跟風。花點時間,與自己好好對話。

2.考量現有工作對未來職涯的影響

你目前的工作文化是否鼓勵員工進修?這代表公司重視員工的學歷,未來可能會有更多升遷機會。如果公司不鼓勵進修,你的工作本身已經非常繁忙,將來讀書的時間就相對較少彈性。

3.家庭與經濟狀況是否容許

對於單身者來說,要考慮的因素相對較少。但如果你已經結婚並且有小孩,就必須與家人好好溝通。

畢竟進修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幾年的時間都會投入到學習上,這意味著很難抽出時間與家人和孩子相處,甚至需要在家族聚會和朋友聚會方面有所取捨。

4.擴展人脈、視野與思維

如果進修是為了擴展人際關係,並希望對未來的事業有所幫助,攻讀碩士班或博士班是建立人脈的好選擇。

更重要的是,這段需要長時間高度專注和毅力的學術探索之旅,能夠提升你的眼界和思考層次。

5.增加自信心

如果你是一個缺乏自信的人,透過在國立大學進修的方式,也許能夠增加你的自信心。

對我個人而言,這一點帶給了我很大的收益。畢業於私立大學後,剛進入台積電工作時,身邊的同事都來自清華大學、交通大學、成功大學,甚至有些是留美歸國的人才,這無形中使我感到自卑。

但隨著10年的時間磨練,我逐漸增強了自信心。當我決定成為企業培訓講師,並能夠在國立大學攻讀時,這更增加了我的自信心。

由於我把以上5個考慮點都整理出來,我就更清楚自己要什麼。與家人溝通後,我就報考博士班、順利錄取清華大學。在求學的這幾年,雖然在台北、新竹兩地奔波很辛苦,但我卻是苦中作樂,因為這是我的選擇。

我也以「時間花在哪裡,成就就在哪裡」,時時刻刻勉勵自己。

如何兼顧事業、學業和生活?

在繁忙的工作、學業和生活多頭燒的情況下,該如何在三者之間取得平衡?我分享我所做的3個方法:

1.工作專注、家庭事後

平日專心工作,下班後負責家務事;假日則全力以赴投入學業。學校會有作業和考試,我會利用假日和睡眠時間進行補習。

2.與同學組成學習小組

有些科目單獨自學會很吃力,因此我和幾位同學組成了學習小組,一起準備報告和應對考試。任何問題都可以相互討論,節省了自己盲目摸索的時間。

3.安排課程在同一天

我試著把課程都安排在同一天修習,即使需要從台北到新竹上課,路途遙遠。除非無法避免,否則我會努力把課程都集中在同一天。

在攻讀博士學位的三年中,經過努力取得了博士候選人的資格。然而,由於企業培訓的課程越來越多,我決定先休學,專注推動事業,這段休學時間長達兩年。

然後,在準備復學時,眼科醫生診斷出我患有嚴重的青光眼,如果不好好治療,幾年內就可能失明。這對我來說是人生最低潮的時刻。在多方考慮後,我放棄了追求博士學位的計劃,這讓我非常心痛。

將時間用在有價值的事情上

以上是我的故事,我也分享了五個考量重點,供有意回學校進修的工作者參考。在深入了解自己的動機和目標之後,權衡利弊,做出最佳的決策。

同時,我也想提醒那些考慮進修的朋友,不要陷入一種迷思,認為通過進修就能增加薪水和升遷機會。薪水和職位調整仍然取決於你的工作表現和人際關係處理能力。但進修確實能為你提供一張寶貴的門票。

無論如何,年輕時要充實自己、增進學識、拓展人脈,這對你未來的工作和人生都有很大的幫助。無論你做出什麼決定,勇於追求夢想,將時間運用在有價值的事情上。

本篇文章作者

彭建文

專欄作家、暢銷書作者及品碩創新執行長,前台積電營運效率部門主管。帶領認同台積電DNA的講師群,以「國際PJ法™」陪伴企業組織變革。

    近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