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文化不是工作文化!4個步驟扎根日常管理,推動企業成功變革

企業團隊會議中討論工作文化與企業文化的差異與轉型策略

作者 / 彭建文

去年底,我受邀到一家 IC 設計公司演講,主題是「工作文化的變革」。

我提早40分鐘到場,由人資主管接待,並熱情地陪我聊天,過程中他突然問道:「彭老師,企業文化跟工作文化到底哪裡不一樣?」

我心裡想,這位主管也太厲害了,問出了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而更讓我驚訝的是,聽完我簡單的說明後,他竟然能在演講開場時,把企業文化與工作文化的差異清楚地轉述出來,甚至詮釋得相當到位。

這段開場不只幫我暖場,也成功引發現場對這個議題的好奇,演講結束後,許多人資同仁也積極參與討論,想了解如何在實務中推動「工作文化變革」,看得出來,這確實是許多企業正在面對的共同挑戰。

因此,我希望透過這篇文章,結合自己的輔導經驗,與你分享企業文化和工作文化的差異,以及如何透過系統性的方式,有效推動文化轉型。

企業文化與工作文化有何差別?

企業文化與工作文化乍看相似,但兩者本質上完全不同。簡單來說,「企業文化」是組織的核心價值與信念;而「工作文化」則是日常作業的基礎規範。

企業在成立初期,不一定立刻建立完整的企業文化,但必須先有清楚且穩固的工作文化,因為它支撐著企業的日常運作。

什麼是「企業文化」?

企業文化是一個組織的精神核心,代表企業的發展願景、使命與價值觀,主要包括三個元素:

這些元素會逐漸影響整個組織的行為與決策,進而塑造出企業獨有的風格與氛圍。

什麼是「工作文化」?

工作文化指的是企業在日常運作中,員工普遍共同遵守的作業流程與行為模式。不同產業、不同公司,都會依據自身特性發展出專屬的工作文化。

例如,許多台灣企業常使用PDCA(Plan-Do-Check-Act)作為工作文化的一環。透過明確的流程與邏輯,搭配數據分析和系統性的表單記錄,可以讓員工在處理問題時,減少單憑主觀經驗的決策,更有效地說服團隊並達成共識。

我曾與法國群特管理顧問公司(SPECIFIQUE)創辦人Martin交流這個主題,他特別提到:

「某些企業初期可能不太重視企業文化,但當公司規模擴大,逐步走向國際化經營時,就必須建立清晰的企業文化,才能確保核心價值觀順利傳遞到全球各地的分支機構。」

許多台灣企業在發展初期只有工作文化,但當開始跨國拓展時,如果缺乏明確的企業文化作為溝通基礎,就容易出現管理上的瓶頸。

先穩定工作文化,逐步建立企業文化

從我多年輔導企業的經驗來看,最有效的方式是從「工作文化」開始,逐步往上推動,最終形成獨特且清晰的「企業文化」。

這種方式稱為由下而上的文化變革(bottom-up),過程並不複雜,但需要耐心與時間,通常至少需要兩至三年才能見到成效。文化不會因為一兩場培訓就能形成,而必須透過持續實踐與調整,才能根深蒂固。

以下是我推薦的4個實務步驟:

透過這樣循序漸進的方式,企業可以更靈活地應對市場變動,並建立真正內化於團隊的企業文化,讓組織持續保持競爭力與成長動能。

本篇文章作者

彭建文

專欄作家、暢銷書作者及品碩創新執行長,前台積電營運效率部門主管。帶領認同台積電DNA的講師群,以「國際PJ法™」陪伴企業組織變革。

* 本篇文章發表於《商業周刊》彭建文專欄:企業文化vs工作文化:你的公司需要哪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