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彭建文
- 彭建文老師強調,在職場中,不僅要努力工作,更要「做對的事」(效能),而非只追求「把事情做快」(效率)。他透過故事說明效能與效率的差異,並建議培養同理心、持續思考正確的事情,以及一次就把事情做對,來提升效能思維。
在職場中,埋頭苦幹並不一定能有所收穫,你可以用更聰明的方法解決問題。
舉例來說,有位男生為了給女朋友驚喜,在她生日當天花了很多時間,買了一束他認為非常漂亮的花。他預期女朋友會很開心,但這其實只是他覺得漂亮。當女友收到花時卻生氣了,因為她根本不喜歡這個顏色。
女朋友說:「你有用心了解我喜歡什麼花嗎?如果你不了解,為什麼還要送我?」
這個故事說明了「效能」與「效率」的差異:效能是「做對的事」,效率是「把對的事做快」。
每個人都該有「效能思維」與「效率思維」
高效能在工作和生活中都很重要,當你安排事物的順序不一樣,後續的影響也會隨之改變。把焦點放在當前的要事上,想好執行的方式,才能讓這些重要項目產生正向的影響。
同樣在做事,你做「對」的事,一次就成功;相反地,你做「錯」的事,就需要反覆修正。
1. 效能思維
效能思維是「做對的事」:
- - 在工作上,你正在處理的任務,是老闆真正想要的嗎?對團隊有幫助嗎?
- - 在人生方面,有哪些重要的事情非做不可?它們有列入你的待辦事項嗎?
- - 當工作和家庭發生衝突時,你會如何安排事情的優先順序呢?
思考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思考這項工作對你的部門、公司是否有價值。
2. 效率思維
效率思維是「把對的事做快」。這並非易事,不能因為追求速度而犧牲品質,因此需要善用方法和工具。記住,別被自己的思維限制,很多事情都有更快的解決方法。
如果你做事只看效率,不看效能,你絕對不會成為優秀的人,這就是效率思維的盲點。
拚命工作,卻不得老闆讚賞
我曾在輔導企業時遇到一位學員求助:只要老闆交代的工作,他一定馬上去做,而且成果不俗。
沒想到,老闆過了一陣子卻說:「很多事我只是想想而已,不見得要做,你怎麼都沒跟我討論,就直接做了?」為何他做得要死要活,卻還被老闆念?
這個小故事反映了缺乏「高價值產出思維」:高效能+高效率。
養成效能思維的3個練習
既然做到高效能如此重要,職場工作者都應培養以下3種心態:
- 1.要有同理心,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才有機會把事情做對。
- 2.不斷思考什麼才是對的事。
- 3.時時刻刻要求自己,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對。
效能思維說起來很簡單,實際做起來並不容易,但真正卓越的成功者,都把效能發揮得淋漓盡致。
* 本篇文章發表於《商業周刊》彭建文專欄:職場上最怕全力做「錯的事」:看懂效能和效率的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