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懼挑戰!台積電20年不變的核心邏輯:PDCA循環與持續改善思維

一群身穿正式服裝的專業人士聚集在會議桌旁,專注討論和協作,展示了高效會議和團隊合作的精神。

作者 / 彭建文

每個人的學習方式都不盡相同,身為職業企業顧問講師,我這幾年經常向標竿人士請教,從中學到了不少寶貴經驗。

有一位台積電的主管名叫瓦基,他離開公司創業了。我一直想和他交流,因為我在台積電服務時正好是公司打基礎的階段,而瓦基服務的時期則是台積電快速成長和擴張的階段。

我們兩人在台積電的服務時間加起來剛好是20年。我是從2001年入職,2011年離職;瓦基則是從2011年入職,2021年離職。

同樣的公司,不同時期的經歷,一談到公司的工作方式,讓我非常驚訝。怎麼說呢?

瓦基在台積電學到的解決問題的核心邏輯,竟然和我學到的非常相似。看來好的核心邏輯在台積電依然被貫徹,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重要。

接下來,我會和各位分享,我和瓦基在橫跨20年的台積電工作經歷中學到的那些相同的核心邏輯。

1.以共同目標來解決問題

遇到問題時,不要選擇逃避,而是要先專注於解決問題,再來追究責任。在台積電,只要員工有心處理問題並且願意承擔責任,即使是超出他們職權範圍的工作,也能協調到所需的資源來解決問題。

台積電的核心信念是,只有在解決問題後,工作才能順利運行,這對團隊、公司和客戶都至關重要。正是這種信念,驅動每個人朝著共同的目標前進。

2.高效會議的秘訣與準備

要確保會議高效,關鍵在於確定會議的必要性,並在會前做好充分準備,這樣會議才有意義。要實現高效會議,有三個重要因素需要注意:

此外,會議的每個細節都需要事先準備好,這包括所需的文件、資料和報告。會議結束後,需將待完成的任務清單分配給相關人員,並確保他們在下次會議前完成任務,這樣才能保證會議的效率和效果。

3.解決問題的邏輯與方法

瓦基分享了一個在開會中被老闆指出的例子:當時他們的分析資料出了問題,老闆說:「這個分析不符合邏輯,應該是要蘋果對蘋果,怎麼會蘋果對香蕉?」

聽到這裡,我驚呼:「天哪,這是我18年前就聽過的東西!」這再次證明了底層邏輯在解決問題中的重要性。如果比較基準點不一致,就會導致錯誤的決策。

邏輯方法在解決問題時至關重要。無論是在資料分析還是決策過程中,保持一致的比較基準和清晰的邏輯思維,都能有效避免錯誤,並提高問題解決的準確性和效率。在台積電,這種邏輯方法被廣泛應用,成為解決問題的基本原則。

4.遵循PDCA的循環法則

在台積電,每個人或部門的工作信念都要有PDCA(Plan-Do-Check-Act)循環思維

無論是個人還是團隊,做任何事情前都需要仔細規劃,檢視計劃是否完備。如果規劃有瑕疵,將會影響後續階段的進行。因此,務必要考量所有因素,才能順利推進到下一階段。

執行時,必須確保按照規劃進行。每天回顧執行進度,確認是否朝著正確方向前進。執行完成後,開檢討會議,討論如何改進下一次的執行。這種循環法則有助於不斷提升工作效率和質量。

5.公司能持續改善的DNA

二十多年來,台積電一直推行「持續改善活動及提案制度」,致力於建立持續改善的文化。這種文化讓更好的工作DNA融入員工的日常工作,使每個人每天都能不斷進步。

這種持續改善的理念不僅激發員工向標竿學習,還促使他們持續思考如何全面提升工作效率和質量。從個人擴展到整個組織,形成學習型組織,產生強大的思維力量。

台積電在推動ESG方面,也依賴於「持續改善活動及提案制度」,以確保其落實與實踐。通過這些活動,台積電不斷推動公司各個層面的進步,從而保持競爭力。

6.公司競賽活動激勵作用

積極參與公司競賽不僅能學習新事物,還能獲得正面回饋、能見度與認同感。透過設立競賽和獎項,激發每個人的潛能,促進部門與部門、個人與個人之間的競爭和學習。

關鍵在於,透過競賽活動,你需要明確想達成的目標。這些活動能激勵員工全力以赴,並提升整體工作效能。競賽不僅是競爭,更是學習和成長的過程,能夠持續推動組織進步。

以上就是台積電仍用於解決問題的6個底層邏輯,希望能幫助各位建構出高效工作文化,讓每位同仁都有一致的底層邏輯,提升解決問題的邏輯思考能力。

本篇文章作者

彭建文

專欄作家、暢銷書作者及品碩創新執行長,前台積電營運效率部門主管。帶領認同台積電DNA的講師群,以「國際PJ法™」陪伴企業組織變革。

* 本篇文章發表於《商業周刊》彭建文專欄:世界在變,不會變的是底層邏輯!台積電用20年的工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