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衣機故障,向維修師傅學精準提問!3個提問技巧,突破思維盲點

男子檢查洗衣機問題,學習透過精準提問找出故障原因

作者 / 彭建文

最近,我家的洗衣機出現了漏水問題,只好請原廠派師傅來維修。然而,這幾年維修師傅越來越少,通常要等上好幾天。果然,廠商回覆說要幾天後才能過來。沒想到當天下午,師傅就打電話給我,說他剛好在附近,有個空檔,可以過來處理我們家的洗衣機。

我對維修師傅如何管理排程感到好奇,覺得其中應該有些學問。以前我在台積電做產品生產排程時,也是為了在期限內出貨,不斷追求最佳的排程。

因此,當師傅一進門,我便問道:「你們是如何安排排程的?」他回答:「我看了你的問題單,覺得很快就能解決,剛好上一個維修提早結束,就先過來了。」

如此看來,維修師傅的排程,是根據當天所在的區域、行程的空檔,以及經驗判斷問題難易度這三個因素決定的。

洗了30年衣服,竟然洗錯方法

接著,師傅問了我幾個問題,以釐清洗衣機發生了什麼問題:

「請問洗衣機是在洗衣服的時候漏水,還是衣服洗完、脫水的時候漏水?」

「是在脫水的時候漏水。」

「請問漏水量大不大?是全部廢水都跑出來嗎?」

「水量其實蠻大的,所以我覺得應該是所有廢水都流出來了。」

根據我的回答,師傅說,這應該不是排水管的問題,而是洗衣機內部的問題,可能是零件鬆脫,才造成如此大量的漏水。接著,師傅花了10分鐘檢查機器,果然,就是洗衣機內部零件鬆脫。

於是,我很好奇,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零件鬆脫?

師傅卻反問我:「請問你平常是怎麼洗衣服的?」

我心想,衣服不就是這樣洗嗎?我都洗了30年了,難道我洗衣服的方式是錯的嗎?聽到這個問題時,我感到有點被冒犯,不太想回答。

但腦中閃過《原則》一書中提到的「開放心胸」:人們應該懷有謙遜感和自省,能夠以開放心態思考尖銳的批評,並利用批評來不斷改進。承認自己有盲點,有些人比你看得更準,你可以藉此學習。

好吧,我就聽聽師傅怎麼說。聽完我的描述,師傅找到了原因:當我洗衣服時,為了省水,每次都把水位設定在比髒衣服高一點的位置,但這是不對的。

師傅說,水位高度必須高於髒衣服的一倍,這樣才有足夠的離心力甩乾衣服,也不會耗費那麼大的扭力,導致零件鬆脫。時間一久,內機漏水的問題就發生了。

哇!重大的發現,原來我30年來的洗衣服觀念是錯的。

面對一再發生的問題,你有向自己提問嗎?

其實,用錯方式洗衣服這件事,就像職場上問題一再發生。我想分享三個思考方式:

1. 能否透過三句提問,快速精準判斷發生原因?

在輔導企業的過程中,我常利用提問讓學員思考,引導他們自己找出盲點,而不是直接給予答案。

我最常說的一句話是:「遇到問題,別急著解決,先精確辨識和定義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如果連問題都搞不清楚,千萬別試圖解決,否則只會徒勞無功。」

2. 跳脫既有思維,做到預防再發生

思考問題時,不僅是為了解決當下的狀況,還要試著深入挖掘,看看是否有過去未察覺的行為模式,導致狀況與問題一再發生,進而制定預防措施。

3. 是否抱持「開放心胸」,聆聽未注意的盲點?

我們要以開放心態看待工作和生活中的每一件事,切忌過於固執。

人們應該保持謙遜、時時內省,承認自己有盲點。有些人比你看得更準,善用尖銳的批評,不斷改進自己的缺點。

練習心胸開放,對我而言是一種深刻的觸動。因為生活中有許多思維和做事方式,都有機會學習到新的東西。當你把學到的新知應用到工作上,會發現自己還有許多可以成長的地方。

本篇文章作者

彭建文

專欄作家、暢銷書作者及品碩創新執行長,前台積電營運效率部門主管。帶領認同台積電DNA的講師群,以「國際PJ法™」陪伴企業組織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