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改善文化PCIT
PCIT,是「永續經營工作文化變革」的輔導專案,透過全員參與的改善活動,全面推動組織變革與文化升級。
品碩創新的「PCIT輔導」不僅是一個培訓方案,更是一場激發全員潛能與榮譽感的「企業競賽」!通過構建具挑戰性的持續改善環境,PCIT將每位成員推向不斷追求卓越的軌道,像台積電的競賽文化一樣,讓改善成為企業日常的「運動會」,每個人都以勝出為目標,積極投入。
推行PCIT不僅提升專案品質、降低成本或控制風險,更透過全員參與和內在動力,實現跨部門協作與創新。這種文化不只激勵個人,也讓企業在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為顧客創造更高價值。
PCIT的競賽式挑戰將創新精神和改善理念深植於每位員工的行動中,推動企業在變革中持續領先。
什麼是持續改善文化PCIT »
持續改善文化PCIT(Plus Continuous Improvement Team)源自台積電的CIT模式,並經過多年兩岸企業輔導實務的優化與改良,使其更適用於各種規模、行業及管理風格。這一系統化的改善模式能夠靈活適應不同企業需求。
導入PCIT,能夠徹底轉變企業的內在文化,讓每位員工成為問題解決的專家,促進跨部門無縫協作並持續激發創新力。通過系統化培訓與協作,PCIT不僅提升生產效率與降低成本,還能大幅增強員工的歸屬感與成就感,塑造學習型組織。
PCIT能幫助企業制定有效的目標達成策略,助力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脫穎而出,並在不斷優化中保持行業領先地位。
* Cheers快樂工作人專題:企業典範|台積電一年近百場競賽激起這群頂尖人的鬥志
就像台積電透過一年近百場競賽來激發頂尖人才的鬥志,PCIT輔導同樣以挑戰和改善為核心,品碩創新的資深頂尖講師與顧問,將以參加「台灣持續改善競賽」的高規格為標準激勵每位成員不斷突破自我!
透過11個關鍵機制,PCIT將持續改善深植於企業文化中,讓優秀的員工在這場具有運動員精神的「榮耀競賽」的過程,不斷提升團隊協作與創新能力,將企業競爭力推向新高峰。
培育企業內的關鍵人才:包括組員、組長(等同卓越圈 / 品管圈的圈長)、輔導員和內部講師,確保企業內持續改善活動的持續推動。
創建晉升及獎勵制度:通過激勵機制促進員工積極參與持續改善活動。
舉辦全公司發表會:讓員工有機會分享改善成果,促進跨部門的合作和創新。
建立相關知識庫:將改善活動中所學到的經驗與知識進行系統化的儲存和共享。
建立PCIT制度:將持續改善融入企業運營中,讓其成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構建推動小組負責活動:透過小組合作,推動具體改善專案的落地實施。
持續推動晉升與獎勵:加強激勵機制,讓員工在改善活動中看到個人發展的機會。
將改善方法和工具落實於日常管理:確保學到的工具和方法能夠運用到實際工作中。
成立推行委員會:提供指導與支持,協助企業內的改善活動順利推進。
學習系統性的解決問題工具:透過持續學習,讓員工掌握解決問題的有效工具。
教育訓練制度:建立一套持續學習的制度,讓員工在改善活動中不斷成長。
每一個機制都是為了讓員工在這場「持續改善的競賽」中脫穎而出,最終實現個人與企業的雙贏!
* 商業周刊彭建文專欄:只花8個月!連主管都「有感」的能力晉級,怎麼做到的?
以PCIT建構持續改善文化 »
在當前快速變遷且競爭激烈的商業環境中,企業的競爭力源自於持續的改善與創新。因此,企業需要一套完善的變革系統,不僅推動員工的積極參與,更促進創新思維的發展,進而培養長期的成長潛力,最終推動整個組織不斷進步。
『建立持續改善的企業文化,讓組織在面對挑戰時展現出強大的韌性,同時主動發掘機會,實現長期且可持續的發展。』
目前市場上確實有許多改善方法,例如CIT、QCC和Six Sigma,每種方法都有其獨特的優勢。然而,品碩創新的「PCIT」輔導專案更加側重於培育組織內新世代的關鍵人才。與其他改善方法相比,PCIT提供更多的能力培訓與成長規劃,幫助員工在跨部門專案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PCIT特別強調「組長」與「輔導員」,這兩個關鍵角色的培育。與CIT或QCC(團結圈 / 品管圈)中的「圈長」相比,PCIT的組長和輔導員負責更加全面的跨部門專案,並具備帶領團隊解決複雜問題的能力。
以下四個面向更清晰地展示了這些差異:
1. 責任範圍
責任範圍方面,PCIT組長如同競賽中的主力選手,他們的任務不僅限於執行,更是領導跨部門合作,應對瞬息萬變的挑戰。這與QCC圈長在特定部門內的工作有所不同,PCIT組長需要在更大範圍內發揮影響力,推動組織整體的改善與成長。
2. 培訓與技能
在培訓與技能上,PCIT組長接受的訓練宛如精英運動員的賽前集訓,涵蓋了從專案管理到領導力的全方位技能培養。相比之下,QCC圈長的訓練更多集中於局部品質管理,並未涵蓋跨部門協作與系統性思維。
3. 影響範圍
PCIT的影響範圍如同一場企業內部的賽事,組長不僅帶領團隊在品質提升上取得佳績,更深入參與整個組織的變革過程。與此相比,QCC圈長的影響力則更為局限,主要集中在具體問題的解決上。
4. 領導風格
領導風格上,PCIT組長像是企業競賽中的教練,注重培養成員的自主性與創造力,通過激發團隊潛能來實現更大的突破。而QCC圈長則更像是指導裁判,專注於既定流程的執行與結果達成。
相比於QCC圈長主要負責「局部」的品質改善,PCIT組長的責任更加廣泛,他們不僅引領跨部門協作,還推動整個組織的變革和文化升級。這種更具全面性的角色,讓PCIT組長帶領的團隊在組織內部形成強大的向心力,為企業的長期成功和創新注入源源不斷的競爭力。
PCIT實現持續改善的時間 »
每家公司建立持續改善文化的目的都不盡相同,大致可歸納為以下4種:
1. 培養解決問題的人才,成為重要的儲備幹部
找出一群積極學習、具有潛力的同仁,教導他們解決問題的方法和工具,提升其邏輯思維能力,使其具備基礎的問題解決能力。這個目標確實有可能在1年內達成。若想學習更進階的問題解決工具,可在第2年繼續培訓。
* 所需時間:1年
2. 解決當前面臨的難題
有些企業在第一年就安排了4個專案輔導課程,執行長希望藉由輔導來解決長期存在的問題。這個目標也有機會在1年內實現。
* 所需時間:1年
3. 培養同仁系統性解決問題的能力
若要培養同仁在日常工作中解決問題的能力,所需的方法和工具其實並不複雜,1年內有望達成。
然而,若要培養同仁解決專案性問題的能力,則需要更高階的能力培養,學習的工具和方法也更為廣泛,可能需要超過1年的時間。
* 所需時間:1年或更長的時間
4. 建立持續改善的文化,將公司轉變為學習型組織
建立持續改善文化至少需要3年以上的時間,並且需要一系列的配套措施,例如:管理機制、升遷制度、獎勵團隊的競賽辦法等;此外,還要鼓勵同仁自發地發現和解決問題。
* 所需時間:3年以上
不論是哪一個目標,企業都應在一開始就成立「持續改善委員會」,由高階主管擔任委員,並需定期召開會議,追蹤、討論、改善推行成效,為了公司設定的長期目標持續的努力和投入。
持續改善文化PCIT輔導 »
品碩創新「持續改善文化PCIT」的輔導專案,將依照企業需求設計詳細的規劃藍圖(依據企業目標不同,時間長短也會有1~3年的差異),分為「導入期、培育一期、培育二期、擴展期、鞏固期」,每個階段都有明確的目標和實施內容。
階段1:導入期 – 觀念方法
- 培訓輔導 – 基礎/進階工具
- 專案改善活動 – 8個
- PCIT組長培訓輔導
- 制度輔導
- 其他更多培訓…
階段2:培育一期 – 工具深化
- 培訓輔導 – 進階工具
- 專案改善活動增加組數
- 內部輔導員培訓輔導
- PCIT組長培訓認證
- PCIT /SS制度規劃落實
- 主管群一對一Coachin
- 其他更多培訓…
階段3:培育二期 – 制度落實
- 培訓輔導 – 多元工具
- 專案改善活動再增加組數
- 內部種子講師培訓
- PCIT / SS文化建立
- 營運流程梳理改善BPR
- 主管群一對一Coaching
- 內部輔導員培訓認證
- 其他更多培訓…
階段4:擴展期 – 生根
- 關鍵人才群擴散深化
- 專案改善活動擴散
- e- PCIT建立
- 運用活化因子讓PCIT文化擴散
- BPR專案組數增加
- 內部達人深化培訓
- 其他更多培訓…
階段5:鞏固期 – DNA
- 專案改善活動擴散
- 關鍵人才群持續擴散
- 鞏固全員PCIT文化的DNA
- 其他更多培訓…
PCIT成功案例與效益展示 »
透過「持續改善文化PCIT」的成功實施,眾多企業已經在組織文化、運營效率、品質提升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果。以下是成功案例和具體成效展示:
- 某電子製造企業:在導入PCIT後的三年間,產品不良率下降了40%,跨部門協作效率提升了35%。
- 某汽車零部件供應商:通過PCIT改善活動,成本節約達到20%,並且成功培養了20位內部改善專家。
PCIT也相當適合以下產業類型的企業:半導體製造業、被動電子元件製造業、化學原料製造業、環境衛生及污染防治服務業、其他金屬相關製造業、其他化學相關製造業、生化科技研發業、其他半導體相關業、光電產業、汽車及其零件製造業…等。
與其他持續改善活動比較 »
以下表格展示 PCIT、CIT、QCC、Six Sigma四種持續改善活動的差異;這四種持續改善活動各有特點,適合不同類型的企業和需求。PCIT兼具台積電CIT與適應兩岸企業的彈性,CIT更注重持續改進,QCC強調基層員工的參與,而Six Sigma則專注於減少變異性和提高品質。
差異 | PCIT | CIT | QCC | 6 Sigma |
英文全稱 | Plus Continuous Improvement Team | Continuous Improvement Team | Quality Control Circle | Six Sigma |
活動起源 | 2017年,由品碩創新以台積電CIT為框架,依兩岸企業發展型態進行調整與優化 | 1992年,台積電導入 | 1962年,日本工業界開始運用,導入台灣後改稱「品管圈」或「團結圈」 | 1986年,摩托羅拉提出,導入台灣後又稱「六標準差」或「六西格瑪」 |
代表企業 | 品碩創新輔導之客戶 | 台積電 | 中鋼、豐田、日產 | 鴻海、摩托羅拉、GE |
主要目標 | 推動組織變革、全員持續改善,較具彈性以滿足企業的各種改善目標 | 提升製造效率與品質 | 解決生產過程中的品質問題 | 減少變異性,達到接近零缺陷的標準 |
方法論 | 國際PJ法、8D問題解決法 | 8D問題解決法 | QC七大手法 | DMAIC改善方法 |
學習工具 | 8D、AIG、CCB、層別法、柏拉圖、系統圖、5W2H、Why-Why分析、5Why分析、教練式領導、各種改善工具…等 | 8D、8D Report、各種改善工具 | QC七大手法(如魚骨圖、柏拉圖…等) | 統計工具、DMAIC模型、各種改善工具 |
適用產業 | 科技業、製造業、服務業、技術研發 | 半導體製造業 | 製造業、服務業 | 製造業、服務業、金融業 |
適用規模 | 大中小型企業(依據企業所設定之目標,不受規模之限制) | 大型企業 | 中小型企業 | 大型企業 |
團隊組成 | 跨部門組成,涵蓋不同層級的成員,重視以人為本的教練式管理,並且具備培育組織儲備幹部的效益 | 跨部門組成,專注製造與品質部門 | 基層員工組成,專注品質管理 | 黑帶、綠帶等專業培訓人員 |
實施成本 | 中等,需要顧問與內部資源支持 | 高,需要專業培訓和認證 | 低,適合中小型企業 | 高,需要專業培訓和認證 |
執行週期 | 視企業目標1-3年不等,可分階段推進,逐步鞏固成果 | 長期持續,無固定結束時間 | 短期為主,根據問題解決需求而定 | 6個月至1年,根據項目需求而定 |
PCIT相較於CIT、QCC、Six Sigma等持續改善方法,具有更加全面的覆蓋範圍和現代化的管理理念:
- 覆蓋範圍更廣:PCIT不僅僅針對製造和品質問題,而是涵蓋了整個組織的文化變革和管理提升。
- 領導力的提升:與傳統圈長相比,PCIT組長接受的培訓更加全面,特別是跨部門協作、專案管理和教練式領導的技能,能更好地適應現代企業的需求。
相關文章 »
相關Podcast »
諮詢課程 »
若需要了解更多「問題分析與解決」的關鍵人才培訓,歡迎與我們聯繫(週一至週五,上午 10:00 至下午 6:00 前)
專線電話:02-2341-8066|客服信箱:service@pinshuo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