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方惠民
- 近幾年人力資源管理或策略性人力資源管理概念興盛,很多學者的研究與實務都指出人力資源工作不僅僅只是行政工作。 因此,對一位人資新鮮人而言,基本功的紮實就是其未來的成長跳板!
我在人資招聘的面試過程中,經常會碰到一些剛從學校畢業或退伍的職場新鮮人;當面試中問他們:為何選擇「人力資源」做為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往往會聽到這樣的答案:
- 職場新鮮人:「因為喜歡與人接觸、因為人力資源是行政管理工作,適合沒經驗的人、因為我是商學/文史科系畢業的,能找的工作範圍有限,所以選擇人資...」
- 而當我再追問:「你認為人力資源工作是什麼樣的工作性質?又會得到這樣的答案:」
- 職場新鮮人:「人力資源的工作就是找人、計算薪資、考勤或辦教育訓練課程、處理員工一些行政事務流程...」
這樣的問答場景你是否有相同的經歷?不知目前屬於人資新鮮人的朋友們,若讓你重新思考這兩個問題,會產生什麼答案?
有一個嬰兒食品的廣告案例,廣告中年輕父親抱著出生未久的嬰兒說,
- 父親:「我是當了父親之後才知道如何當父親的。」
在人資的領域裡,我也是「從事人力資源的工作之後,才知道人力資源管理是做什麼的。」
多年前在我唸書的年代裡,國內所謂「人力資源管理」的專門學科尚未流行,企業裡除了外商公司外也不流行「人力資源管理」,只有商學管理科系有著「人事管理」三學分的課程;因此所有的人力資源管理經驗都必須從社會大學的工作中逐一體驗學習與摸索而來。
過去人力資源工作常被視為是「人事行政」的工作,不需要什麼技術及訓練,也是進入門檻最低的工作,似乎是任何人都可以擔任的工作。
甚至在一些企業裡,人資單位是其他單位「不適任人員」的轉調棲身之處。
當時一位人事界的前輩曾告訴我,
- 前輩:「走人事是一條不歸路,因為任何人都可能轉調來取代你;但唯獨人事人員無法轉任其他單位功能領域。」
- 另一位過去的主管也曾告訴我:「人事工作是個沒有七情六慾的工作。」
由此可看出人事單位(不是人資單位)在過去充其量是支援單位,沒什麼地位可言
近幾年人力資源管理或策略性人力資源管理概念興盛,很多學者的研究與實務都指出人力資源工作不僅僅只是行政工作。
再加上外商公司的人力資源體系不斷被學習與導入,突然間「人力資源管理」變成炙手可熱的顯學,各企業紛紛學習並調整組織企求與組織目標相結合。
一九九六年,《人力資源最佳實務》作者Dave Ulrich提出,人力資源人員有四個角色:
- 策略夥伴(strategic partner)
- 行政專家(administrative expert)
- 員工關懷者(employee champion)
- 變革代理人(change agent)
從此,這個四角色模型被視為是最高指導原則,有鑑於此,可看出人資的工作舞台其實是有很大發揮空間。
* 延伸閱讀:Dave Ulrich四角色模型
當然,要在這些角色扮演中稱職,除了企業本身對人資是否足夠重視之外,人資工作者本身的專業及經驗累積也是關鍵。
通常這些專業及經驗累積,就是透過原始基層的人資基礎工作歷練是否夠紮實來決定,也就是所謂的「基本功」。
因此,對一位人資新鮮人而言,基本功的紮實就是其未來的成長跳板。而所謂基本功,我以多年人資管理經驗總結以下4點:
1.趁早培養出「耐心」
人資工作是服務性質,提供客戶最佳的服務是很重要的;你的「主要客戶」就是你的「同仁」。
在人資的工作領域常常需要與主管或員工溝通,尤其是有生產線的工廠,什麼樣的員工都有,什麼樣的狀況也都可能發生,因此自己的EQ、溝通及表達組織能力就相對重要。
因為人資單位必須扮演「溝通協調者」的角色,這個角色首重耐心:耐心傾聽、耐心溝通並能提出解決方法,才能為自己與對方創造雙贏的結果。
2.建立人脈及關係
人資工作不是單一性工作,常常談到一些制度的設計時,很多的主管就會要求人資展現外交能力,去跨產業、跨區域的了解某些資訊。
例如:問問「別人是怎麼做的」、「我們和其他公司的差別在哪裡」等。
而人資的圈子基本上也不是很大,因此對外建立自己的人脈,以達到你的目標是人資工作者的必修功課!
尤其是處在與自己相同的產業裡,我們必須經常廣結善緣及開放胸襟,例如加入「人資協會組織、聯誼會,或人資會議及訓練課程」等,經常與一些人資朋友保持交流(不涉公司機密下)及聯繫。
當我們熟識其他公司的人資人員越多,在有意無意之下的機會下對自己就有越多的機會。
3.把握任何學習的機會
(1)多方涉獵知識
人資工作不單單只是對與人接觸的工作有興趣就可以!
人力資源管理已是一門顯學,從事人資工作者,被要求的人力資源管理能力已愈來愈趨嚴謹,單純對人的了解已不足以應付所有局面。
我們必須從經驗及學習中接觸與人力資源管理相關係的學科,如社會學、行為科學、心理學、勞動經濟學、勞工法令…等。
這些專業的知識與資訊,不論是看書、蒐集資料、參加訓練,還是與人交流等,都是自己必須親自去接觸、了解及學習的。
(2)隨時累積實務經驗
在碰到問題或主管提出疑問時,決不輕言說出「不知道」。
人資工作者應儘可能去摸索、找出答案,即便是由主管直接協助解決,也應主動在旁參與,學習解決方法,累積自己的實務經驗
(3)積極承擔不侷限
主管交付事項歡喜接受、成就自己,人資新鮮人唯有透過不斷的承接新事項,同時使命必達,才能不斷累積自己的能量、建立自己的專業知識。
即便失敗也是經驗的累積,但如果僅是一直從事行政管理工作,最後可能是一位行政管理專家,缺少了更上一層樓的機會。
4.做什麼像什麼,建立自己的專業權威
不論自己公司的人資部門是單一功能,必須負責所有人資功能;或是組織細分僅負責部分功能都好,都應履行自己被交付的工作責任。
當自己是「招募管理師」時就扮演好為公司舉才把關的角色;當自己是「薪資管理師」時,就是為公司建立合理薪資制度、不讓員工薪資有差異的角色。
做什麼像什麼,讓你的主管能因為相信你的專業而放心,這就是你做為人資工作者的職責。
人資工作基本功小結
綜上所述,我認為所謂「人資工作基本功」既不具備什麼理論基礎,也沒有任何高深道理。
不論提出了多少理論學說,但總的來看實務上最為重要的核心就是「態度」。
請把自己當成海綿,不斷的吸納,也不時擠壓與人多交流,這就是人資工作基本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