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 彭建文
本集 Podcast 節目,來談談企業跨部門分工合作常見的「穀倉效應」。每位上班族應該都碰過這樣的情境:說好要跨部門合作,遇到事情卻總是互踢皮球、消極處理…導致專案無法順利推行,也可能造成溝通上的障礙。
彭建文老師在節目中分享5個解決跨部門專案管理困境的有效方法,提供聽眾參考。
*選擇下方連結收聽Podcast
Podcast連結
本集章節
列表
節目摘要
本集 Podcast 節目,來談談企業跨部門分工合作常見的「穀倉效應」。
每位上班族應該都碰過這樣的情境:說好要跨部門合作,遇到事情卻總是互踢皮球、消極處理…導致專案無法順利推行,也可能造成溝通上的障礙。
企業內過度分工,經常導致「穀倉效應」的發生,輕則導致缺少溝通、內鬥紛爭、互踢皮球的情況發生;重則導致整個組織功能失調、企業走向衰敗。
彭建文老師在節目中分享5個解決跨部門專案管理困境的有效方法,提供聽眾參考。
重點導讀
00:16 ✨ 什麼是「穀倉效應」?
穀倉效應(The Silo Effect),是指企業內部因「過度分工」而缺少溝通,一個部門、營運單位或業務單位,就像一個個高聳豎立的穀倉,彼此鮮少往來,也不願與其他單位分享資訊。
各部門就像一間「小公司」,各自為政、自負盈虧,只專注在自身的營運利益,而非整個企業的利益,最終導致整個組織功能失調、企業走向衰敗。
* 出處:穀倉效應》部門之間不願意分享資訊,怎麼辦?跟臉書學跨部門溝通
00:49 ✨ 來自一位高階主管的煩惱
一位即將離職的PM過去常受穀倉效應所苦,跨部門合作卡關,各單位互踢皮球、積極度不足,根本不像一個團隊。
而PM的說法讓這位主管很驚訝,他自認用心處理跨部門問題與合作議題,也重新做了組織設計,讓所有PM、業務、製造、生產、工程、品管等部門,能夠在專案前、中、後期互相追蹤進度。
他以為跨部門合作問題已經逐漸改善。
05:20 ✨ 如何改善穀倉效應所帶來的困境?
如「專案管理整合力」課程,可以協助專案的靈魂人物,整合重要的人與事,像是任務分派的ARCIS方法、會議引導整合的重要技巧、團隊效力的處境方法、團隊信任感建構的基本工具、團隊運作五障礙的辨識與化除等等,在很多間企業都頗受好評。
06:31 ✨ 推動客戶至上的概念
在整個組織之中,推動客戶至上的概念。
企業之所以存在,是因為有客戶需求,沒有客戶就什麼都沒有,所以大家形成一個團隊,共同解決客戶的問題,是最優先、最重要的事情。
建議要在公司內部推動客戶至上的活動,讓員工從上到下共同擁有這個概念。
過去建文老師在台積電的時候,公司要推動任何一個活動或者概念,都會辦很多場同仁溝通大會,配合線上課程,確保所有同仁的認知一致。
08:10 ✨ 改變開會參與的人員
每個部門抓幾位特定的人,固定共同參與跨部門相關的事項會議,直接提升層級,向老闆直接報告。
開會時,這些各部門的共同參與者,可以接下工作任務的權責,但不是自己部門的工作,就不要承接。
除非真有需要,且在個人能力範圍內,可以主動任事,同時請對方知會自己的老闆,增加這一個工作任務。
10:06 ✨ 建立工作權責分配,與績效掛鉤
每次會議都要整理成報告,同時記錄工作權責分配,一旦發現有定義不清的工作權責,就要另外找相關主管來協調。與此同時,推動當責者文化,讓每位同仁去思考:我們還可以替這個團隊貢獻什麼?
12:05 ✨ 推動持續改善活動的文化
跨部門專案數量增加,有助於跨部門合作狀況改善。
CIT(持續改善活動)就是一個非常好的運作形式。有效的CIT,可以幫助企業形成跨部門共同解題的文化,不同單位之間會有共同的、具挑戰性的目標,得以讓跨單位的合作創造綜效。
14:26 ✨ 分享文章,不定期舉辦跨部門的討論會
可以嘗試舉辦討論會或是讀書會,比如大家一起針對穀倉效應這個主題去作調查,各自分享自己的觀點與解決之道。
也許這樣的討論會,可以讓有一些本來被動參與的主管,慢慢轉為主動。
過去建文老師常會在部門影印機旁看到一些20至30頁的文章或市場情勢報導,這些是要給主管閱讀的。
用意是讓主管每週吸收與管理、領導及市場思維相關的新知。
【節目製作團隊】
徵求聽眾問題
若你有任何職場煩惱,請動動你的手指,透過以下兩種方式告訴我們,將有可能成為下次的節目主題:
1.寫電子郵件給我們
2.私訊職場冰淇淋FB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