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Close this search box.

資深工程師40歲,還沒升管理職?3個建議,找出你自己的職涯出路

彭建文與侯安璐:資深工程師40歲可透過3個建議,找出自己下半場的出路。

作者 / 彭建文侯安璐

我接受大人學邀請,跟許多資深工程師聊了關於工程師的職涯規劃。

其中有位學員問的問題,讓我印象深刻,他的問題是,

我心裡想著,可不可以做一輩子,好像也不是你決定的,要是公司幾年後遇到財務危機,倒閉了,你可能要再找其他工作。

當你在工作上的主控權是由公司主導,那麼「能不能做一輩子」這件事,就有些無法掌控。

在我還沒有講出我的想法之前,我就想起了去年的一位學員,他沒有跨足法律,是一般傳統認知的工程師,他也提出類似問題,

其實以上的問題都有一些共同的地方,就是個人的職涯規劃。

我先給我的結論,

你認為的「工作一輩子」,是預計到何時?你的人生目標是什麼?另外,最重要的:「做一輩子工程師,你有打算持續學習嗎?你會針對環境變化,調整工作思維和方式嗎?」

不斷探尋目標,思索自己要什麼,才不至於造成懊悔與遺憾。

我也特別詢問了我們公司品碩創新的資深夥伴,侯安璐教練,她平日協助許多已有十多年經驗的資深工作者轉換跑道。針對這個問題,她提供了3個建議。

建議一:練習心念切換

「資深工程師,能做一輩子嗎?」當你提出這個問題時,極可能是你已經察覺到某些風險、倦怠或是力不從心。

例如,圈子裡很明顯長江後浪推前浪,年輕工程師表現更亮眼,科技推陳出新速度加快。

這時,你需要先看見問題背後隱含的恐懼,試著接納它,不要急著開始找事做,把這個恐懼帶來的重要啟發給埋沒了。

那該如何是好呢?首先,練習心念切換。試著想想看,如果把恐懼的感受轉換成愛與感謝,在日常生活中,有什麼事可以讓你付出貢獻?可能是同事、路人、住家社區的某些需要。

可以先嘗試做一些起因於愛與感謝的事,這能帶動切換心念、提升生活品質,較不會常時處於擔憂的狀況。

建議二:破除路徑依賴

「如果不做工程師,那我可以做什麼?」如果想在現職上找到備案,首先要破除「路徑依賴」。

所謂路徑依賴(Path Dependence),是指在給定條件下,人們的決策會受制於過去決策,即使當時的決策放在現下已屬過時。

MBA智庫百科提到,一旦人們做了某種選擇,就好比走上一條不歸路,慣性會使這一選擇不斷自我強化,讓你不能脫離路徑。

工程師特別容易陷入這種路徑依賴,因此要格外警惕:自己是否陷入慣性思維?有否突破框架,嘗試新的可能?在職涯規劃的決策上,是否太快推導出結論,因此扼殺了新的可能性?

建議三:小規模的創造

「除了做工程師的工作,我不知道還能做什麼?」近幾年來,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斜槓與原子習慣的概念。

請試著培養一些微型習慣,給足醞釀時間,日積月累,會累積出一個副業。

一般來說,一個微型習慣要累積到足以發展成有聲有色的副業,至少需要5-6年以上的時間。

可能有人會說,不知道要累積什麼?或許你可以先試著留意「心流時刻」。觀察看看,你在做哪些事時,會投入到完全忘了時間?

舉例來說,曾有一位工程師,因為長時間處於高壓狀態頭痛不止,透過瑜珈與靜坐冥想,化除了自己的困擾,後來自然而然開展了這個副業,最後成為專職的壓力紓解瑜珈老師。

也曾有一位工程師,因為樂於參加三鐵活動,持續在生活中累積這樣的投入時刻,因而認識許多志同道合的好友,後來成了專業的跑步與單車指導教練。

有意識的「心流時刻」觀察

其實,與資深工程師分享的重點不是一定要把日常興趣轉換成另一個工作,而是有沒有在日常中不斷累積屬於自己的心流時刻。

你有沒有「有意識地」觀察這些心流時刻的積累,以及投入脈絡?你有沒有深入探索,自己的各種可能?

本篇文章作者

彭建文

專欄作家、暢銷書作者及品碩創新執行長,前台積電營運效率部門主管。帶領認同台積電DNA的講師群,以「國際PJ法™」陪伴企業組織變革。

本篇文章作者

侯安璐

資深夥伴與創新突破教練,擅長以「人」為原點,透過互動與問答提升學員能力。身兼品碩創新的「執行長室顧問」,協助完善企業輔導專案。

* 本篇文章發表於《商業周刊》彭建文專欄:40歲了,還沒升管理職⋯工程師這份工作,能做一輩子嗎?